白领岗位日趋饱和,职场更需知识型技术人才
人人都想当白领
在晨报求职圈的QQ群里,除了求兼职的“铁丝”,求文员、行政、人事等方面工作的人相对较多,相比之下求一线蓝领工作的几乎没有。
大学扩招后,本科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,所有高校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合适的白领工作,与自己的学历匹配。记者在各大人力资源市场看到,与名企业直接进高校录用不同,现场招聘企业虽不乏知名企业,但岗位多为一线操作蓝领,这些对求职的本科生几乎没有吸引力。
华中人才2014年一季度的人才报告也显示,在进场求职学历统计方面,专科学历仍是需求和供给主体。用人单位要求的学历大部分以专科学历为主,更多的侧重于有能力、有实践经验的人才。进入市场求职人员中,专科学历占62%,中专占15%,本科仅占23%。
蓝领将成求职趋势
有人力资源研究专家推测,2011~2020年10年间,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累计总规模将达到1亿人,其中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000万人。
但是,在上世纪90年代,普通高校毕业生仅能满足白领岗位需求的1/3;而在新世纪头10年,变化悄然出现了——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开始大于白领岗位的总需求人数;未来10年,普通高校毕业生将有40%左右需要进入蓝领岗位就业,成为知识型工人、知识型农民和知识技能型商业服务人员。
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也将突破4000万人,而今后白领岗位的补充量已无法满足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全部需求,不管个人愿意不愿意,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转向蓝领岗位就业已成为必然趋势。
面对现实怎么定位
杨先生就高考改革后,才3岁的孩子将来往哪个方向发展与老婆有了很大的分歧。
他老婆认为,懂一门技术,“一辈子不会饿死”,只要专业精通,哪怕退休,也会被企业继续聘请,所以希望孩子将来选择技术型人才高考。
身为工程师的杨先生则认为做技术太辛苦,“你看看我,每天早出晚归,累得要死”,如果孩子是参加学术型人才高考,哪怕是将来在高校留任,也比做技术的要轻松。
“其实,我们的分歧不是参加哪种高考,而是孩子将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。”杨先生说,他们夫妻都是做技术型的工作,虽说家庭收入不算低,但都很辛苦,“她的想法我虽然认可,但我更希望孩子能做一份比我们要轻松些的工作。”
从事医生工作的朱先生与杨先生也有类似的困惑,觉得家里条件还不错,以后不希望女儿太辛苦,更不希望女儿接自己的班,“有个舒服的工作就可以了”。
支招
华中人才市场分析,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,企业发展越来越快,对专业人才和有一定经验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,目前的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。主要是三个方面原因:第一,企业要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才,希望拿来就用,急功近利,不愿意花时间和经费培养人;第二,大学扩招后虽然学生人数增多了,但素质却普遍下降,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。而他们还要择业,希望找到适合自己专业、薪水、工作环境的平台,目前仍有不少高校毕业生不愿进非公有制单位就业、不愿到与自己专业不完全对口的单位就业、不愿到薪资不理想的单位就业等等;第三,家长方面,孩子都是自己的宝贝,不愿意孩子吃苦,特别是现在的90后,多数的独生子女,他们的就业观是“我快乐、我就业”。有一点不高兴就回家诉说,家长就心疼,宁愿啃老也不就业。
因此,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,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应该本着“先就业,再择业”的思想,放低姿态,改变观念,只要有一个单位能给一个工作平台实践,就该去补充和学习,让所学的知识加以实践,让自己能在社会中得到充分的锻炼,证明自己能够创造出高于公司给予的薪酬时,你再择业、再选择自己对口专业就有很大的优势了。
而用人单位也应该给求职毕业生就业机会,因为他们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,并且这些人思想单纯,热情高,工作积极,用好这群人也是企业的资源。